Online Database of Chemic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
[CAS# 1293-95-4]

供应商目录
Ereztech LLC 美国 询价快递  
+1 (888) 658-1221
sales@ereztech.com
化学品供销商 (2010年起)
chemBlink 标准供应商 (2011年起)
Intatrade Chemicals GmbH 德国 询价快递  
+49 (3493) 605-465
sales@intatrade.de
化学品供销商
chemBlink 标准供应商 (2011年起)
Sigma-Aldrich, Inc. 中国 询价快递  
+86 (21) 6141-5566
800-819-3336
orderCN@sial.com
化学品生产商 (1992年起)
chemBlink 标准供应商 (2013年起)
福建沃尔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询价快递  
+86 18050950397
jomin@wolfabio.com
WhatsApp: +86 18359103607
化学品生产商 (2023年起)
chemBlink 标准供应商 (2024年起)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供应商总目录
基本信息
产品分类 有机原料 >> 有机金属类化合物 >> 有机镍
英文名 Bis(methylcyclopentadienyl)nickel
别名 1,1'-Dimethylnickelocene
产品名称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
分子结构 CAS 登录号:1293-95-4,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
分子式 C12H14Ni
分子量 216.93
CAS 登录号 1293-95-4
EC 号码 626-143-4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C[C]1[CH][CH][CH][CH]1.C[C]1[CH][CH][CH][CH]1.[Ni]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36-38 ºC*
沸点 85-90 ºC (1 mmHg)
* Reynolds, L. T.;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58, V9, P86-92.
安全数据
危险品标志 symbol symbol   GHS07;GHS08 Warning    说明
危害标签 H302-H312-H332-H351-H361    说明
防护标签 P280    说明
危害分类
up    说明
危害分类类别码危害标签
急性毒性Acute Tox.4H332
急性毒性Acute Tox.4H302
急性毒性Acute Tox.4H312
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up 发现和应用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通常缩写为 Ni(Cp*)2,是一种著名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键合和反应性。该化合物的特点是镍中心与两个甲基环戊二烯基 (Cp*) 配体配位,这两个配体是由甲基取代的环戊二烯衍生而来的。该化合物的发现和应用反映了其在有机金属化学和工业催化中的重要性。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中叶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的研究。各种金属-环戊二烯基复合物的发展是由其有趣的电子特性和在催化中的潜在应用推动的。研究人员发现,用甲基取代环戊二烯中的氢原子可以增强所得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从而合成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等化合物。

在应用方面,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在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构使其能够作为各种化学反应(包括聚合过程)的催化剂。该化合物在高性能聚合物的生产中特别有价值,例如用于制造合成橡胶和先进材料的聚合物。它能够精确控制地促进聚合,有助于开发具有特定性能以满足工业需求的材料。

此外,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已在有机合成领域得到应用。其反应性和配位化学使其成为各种合成转化中的有用试剂。例如,它通过催化过程用于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展示了其在创造各种化学产品方面的多功能性。

除了在聚合和有机合成中的作用外,研究还在继续探索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在其他领域的潜力,例如材料科学和环境应用。该化合物的独特性质和反应性有望开发新技术并推进这些领域的科学知识。

总体而言,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代表了有机金属化学的重大进步,具有多种应用。它的发现为催化和材料科学的创新铺平了道路,凸显了其在学术研究和工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市场分析报告
请浏览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镍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相关产品
1,3:2,4-双-O-(4-甲基亚苄基)-D-山梨醇  双(4-甲基苄基)草酸酯  3-[[2-[2,4-双(叔戊基)苯氧基]乙酰基]氨基]-N-(4,5-二氢-4-[(4-甲氧苯基)偶氮-5-氧代-1-(2,4,6-三氯苯基)-1H-吡唑-3-基]苯甲酰胺  7,8-双[(3-甲基-2-丁烯-1-基)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  6,7-二[(3-甲基-2-丁烯基)氧基]香豆素  4,9-双[(3-甲基-2-丁烯-1-基)氧基]-7H-呋喃并[3,2-g][1]苯并吡喃-7-酮  3,4-双(2-甲基丁氧基)苯硼酸  N,N'-双[4-[2-(N-甲基氨基甲酰)-4-吡啶基氧基]苯基]脲  5,5-二(9-甲基-9H-咔唑-3-基)-5H-环戊二烯并[2,1-b:3,4-b']二吡啶  双(甲基环戊二烯基)甲氧基甲基锆  双(甲基环戊二烯)二氯化锆  双(甲基环戊二烯)二氯化锆  9,9-双(甲基-d3)-9H-芴-2-胺  1,2-双(甲基二甲氧基硅基)乙烷  双[3-(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基)丙基]-封端的聚丙二醇  2,3-双(3,4-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丁-2-烯-4-内酯  (1alpha,2alpha,5alpha,6alpha)-9,10-二(亚甲基)三环[4.2.2.0(2,5)]癸-7-烯  (SP-4-3)-[[2',6'-双(1-甲基乙氧基)[1,1'-联苯]-2-基]二环己基膦-κP](甲烷磺酸基-κO)[2'-(甲基氨基-κN)[1,1'-联苯]-2-基-κC]-钯  3-[[双(1-甲基乙氧基)硫代膦酰]硫基]丙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