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atabase of Chemic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
[CAS# 210346-49-9]

供应商目录
上海逐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询价快递  
+86 (021) 5859-6383
marketing@pharmalego.com
QQ 交谈
化学品生产商 (2023年起)
chemBlink 标准供应商 (2024年起)
SynInnova Laboratories Inc. 美国 询价快递  
+1 (780) 485-2962
sales@syninnova.com
化学品生产商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供应商总目录
基本信息
产品分类 有机原料 >> 芳基化合物 >> 萘及其`衍生物
英文名 8-Amino-3,4-dihydro-1(2H)-naphthalenone
别名 8-Amino-3,4-dihydro-2H-naphthalen-1-one; 8-Amino-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
产品名称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
分子结构 CAS 登录号:210346-49-9,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
分子式 C10H11NO
分子量 161.20
CAS 登录号 210346-49-9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C1CC2=C(C(=O)C1)C(=CC=C2)N
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度 极微溶解 (0.4 g/L) (25 ºC), 计算值*
密度 1.193±0.06 g/cm3 (20 ºC 760 torr), 计算值*
熔点 84-85 ºC**, (实验值)
折射率 1.620, 计算值*
沸点 342.4±31.0 ºC (760 mmHg), 计算值*
闪点 160.9±24.8 ºC, 计算值*
* 使用计算软件 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ACD/Labs) V11.02 (©1994-2014 ACD/Labs)
** Nakamura, Katsutaro; Yakugaku Zasshi 1942, V62, P236-9.
安全数据
危险品标志 symbol   GHS07 Warning    说明
危害标签 H302-H315-H319-H335    说明
防护标签 P261-P305+P351+P338    说明
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up 发现和应用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因其在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它具有萘环系统,这是有机化学中的关键结构基序,它在芳环上的特定位置与酮和氨基融合。该化合物的独特结构为合成和生物应用提供了有趣的可能性。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的发现源于对萘衍生物的探索,由于其多种生物活性,萘衍生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萘环上氨基的存在赋予了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潜力,使其成为药物发现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者。二氢萘酮结构以其化学反应性和稳定性而著称,这促进了它作为各种有机化合物合成中间体的使用。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的关键应用之一是药物化学领域。该化合物能够与酶、受体和蛋白质等生物靶标相互作用,使其成为开发新型候选药物的宝贵支架。研究表明,萘基化合物可以表现出抗炎、抗癌和抗菌特性,这取决于附着在芳香环上的官能团。特别是,8-氨基-3,4-二氢-1(2H)-萘酮上的氨基可能有助于其与生物靶标形成氢键,从而提高其结合亲和力和治疗潜力。

除了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外,8-氨基-3,4-二氢-1(2H)-萘酮还用于合成更复杂的有机分子。它的结构使它能够作为创建更大、多功能化合物的基石,这些化合物可以根据特定应用进行定制。在材料科学中,该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使其成为用于生产有机半导体、染料和传感器的候选材料。此外,萘环系统的多功能性允许对分子进行修改以实现所需的光学或电子特性,使其成为用于先进电子设备的潜在材料。

8-氨基-3,4-二氢-1(2H)-萘酮的合成多功能性也使其成为生产聚合物和其他复合材料的有用中间体。将其纳入更大的分子框架中可以创建具有定制特性的专用材料,用于电子、涂料和其他行业。此外,它已在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开发中得到探索,其中可以对其化学结构进行微调以提高各种应用中的性能。

总之,8-氨基-3,4-二氢-1(2H)-萘酮在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都是有价值的化合物。它能够作为药物开发和功能材料的前体,这凸显了它的多功能性和重要性。随着对萘衍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该化合物有望在新型治疗剂和尖端技术的进步中发挥作用。
市场分析报告
请浏览8-氨基-3,4-二氢-1(2H)-萘酮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相关产品
(alphaR)-alpha-氨基-N-[5,6-二氢-2-(1-甲基-1H-吡唑-4-基)-6-氧代-1H-吡咯并[4,3,2-ef][2,3]苯并二氮杂卓-8-基]环己烷乙酰胺  2-氨基-3,7-二氢-3-甲基-4H-吡咯并[2,3-d]嘧啶-4-酮  2-氨基-1,7-二氢-1-甲基-4H-吡咯并[2,3-d]嘧啶-4-酮  2-氨基-1,7-二氢-1-甲基-4H-吡咯并[2,3-d]嘧啶-4-酮单盐酸盐  2-氨基-1,7-二氢-7-(2-C-甲基-beta-D-呋喃核糖基)-4H-吡咯并[2,3-d]嘧啶-4-酮  (4S,6S)-4-氨基-5,6-二氢-6-甲基-4H-噻吩并[2,3-b]噻喃-2-磺酰胺 7,7-二氧化物单盐酸盐  5-氨基-1,2-二氢-2-甲基-3H-1,2,4-三唑-3-硫酮  5-氨基-3,4-二氢-1(2H)-萘酮  4-氨基-3,4-二氢-1(2H)-萘酮  7-氨基-3,4-二氢-1(2H)-萘酮  2-氨基-7,8-二氢-1,6-萘啶-6(5H)-羧酸叔丁酯  2-氨基-4,5-二氢-1H-咪唑-1-乙酸  2-氨基-4,5-二氢-1H-咪唑-2-14C-1-乙酸  6-氨基-1,2-二氢-3H-吲唑-3-酮单盐酸盐  (1S)-1-氨基-2,3-二氢-1H-茚-4-甲腈盐酸盐  (1R)-1-氨基-2,3-二氢-1H-茚-4-甲腈盐酸盐  2-氨基-2,3-二氢-1H-茚-2-羧酸  4-氨基-2,3-二氢-1H-茚-1-羧酸  2-氨基-2,3-二氢-1H-茚-2-羧酸盐酸盐  1-氨基-2,3-二氢-1H-茚-2-羧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