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atabase of Chemic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CAS# 745047-53-4]

供应商目录
上海善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询价快递  
+86 (021) 5290-7809
market@3s-tech.net
化学品生产商 (2019年起)
chemBlink 标准供应商 (2025年起)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供应商总目录
基本信息
产品分类 化学试剂 >> 有机试剂 >> 酰胺
英文名 N1-(2,4-Dimethoxybenzyl)-N2-(2-(pyridin-2-yl)ethyl)oxalamide
别名 N'-[(2,4-dimethoxyphenyl)methyl]-N-(2-pyridin-2-ylethyl)oxamide
产品名称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分子结构 CAS 登录号:745047-53-4,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
分子式 C18H21N3O4
分子量 343.38
CAS 登录号 745047-53-4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COC1=CC(=C(C=C1)CNC(=O)C(=O)NCCC2=CC=CC=N2)OC
安全数据
危险品标志 symbol symbol symbol   GHS07;GHS08;GHS09 Danger    说明
危害标签 H302-H319-H372-H410    说明
防护标签 P260-P264-P273-P301+P312-P305+P351+P338-P314    说明
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up 发现和应用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是一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取代草酰胺类。其结构包含一个草酰胺主链和两个不同的N-取代基:一个源自2,4-二甲氧基苄胺,另一个源自2-(吡啶-2-基)乙胺。芳族和杂环部分的存在使其在配位化学和分子识别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草酰胺衍生物因其具有两个相邻的酰胺基团而能够参与多重氢键相互作用,因此被广泛研究。该化合物中的草酰胺单元作为刚性连接体,维持两个氮取代基之间的空间取向,这可能影响分子构象和结合??性质。 2,4-二甲氧基苄基取代可引入富电子芳香族特性,而2-(吡啶-2-基)乙基部分则可提供金属配位或杂芳族相互作用的位点。

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的合成可通过在受控条件下将草酰氯与相应的胺分步反应来实现。这种制备不对称取代草酰胺的方法已在文献中得到充分证实,并可精确控制取代模式。由于该化合物具有中等极性且在常见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好,因此通常采用色谱技术进行纯化。

该化合物已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得到研究,其中草酰胺基配体因其氢键作用以及在金属配位化合物中作为双齿或三齿配体的能力而被利用。N2 位的吡啶基在此领域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与铜、锌或钯等过渡金属配位。因此,该类型的衍生物已被研究用于分子组装、催化体系和晶体工程。

此外,2,4-二甲氧基苄基的存在可能赋予该化合物某些亲脂性和电子特性,从而影响其在化学和生物系统中的行为。二甲氧基苄基常见于生物活性分子中,尽管该化合物尚未被用作治疗剂,但其组分在结构上与在具有神经药理学或抗菌特性的化合物中观察到的片段相关。然而,截至目前文献,尚未确定该分子的具体药物应用。

此类草酰胺化合物也用于材料化学。它们能够形成稳定的氢键网络,可用于开发功能化表面、有机凝胶或自组装分子体系。在固态研究中,草酰胺衍生物具有清晰的氢键模式,这使得它们在设计具有可预测晶体学特征的材料方面具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是一种易于合成的草酰胺化合物,具有明确的结构特征,适用于配位化学和超分子设计。其富含氢键的草酰胺核心、能够与金属结合的吡啶基部分以及富含电子的芳香族取代基的组合,为其在分子识别、催化和材料科学等研究中用作配体或分子构建基块奠定了基础。
市场分析报告
请浏览N1-(2,4-二甲氧基苄基)-N2-(2-(吡啶-2-基)乙基)草酰胺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相关产品
2,5-二甲氧基-4-氯苯乙胺盐酸盐  2,5-二甲氧基-4-氯苯乙胺  2,3-二甲氧基氯苄  3,5-二甲氧基苄基氯  3,4-二甲氧基苄氯  N-(2,5-二甲氧基苄基)-N-(5-氟-2-苯氧基苯基)乙酰胺  N-(2,4-二甲氧基苄基)甘氨酸乙酯  O-(2,4-二甲氧基苄基)羟胺  (3,5-二甲氧基苄基)甲胺  (R)-4-(2,4-二甲氧基苄基)-3-甲基哌嗪-2-酮  7,7'-二甲氧基[6,8'-联-2H-1-苯并吡喃]-2,2'-二酮  [(3,4-二甲氧基双环[4.2.0]-1,3,5-辛三烯-7-基)甲基]氨基甲酸乙酯  1-((7S)-3,4-二甲氧基双环[4.2.0]-1,3,5-辛三烯-7-基)-N-甲基甲胺  2-[2-[[3-[[[(7S)-3,4-二甲氧基双环[4.2.0]辛-1,3,5-三烯-7-基]甲基]甲基氨基]丙基]氨基]乙基]-4,5-二甲氧基苯乙酸  (R)-3-[3-[[(3,4-二甲氧基双环[4.2.0]辛-1,3,5-三烯-7-基)甲基]甲基氨基]丙基]-1,3,4,5-四氢-7,8-二甲氧基-2H-3-苯并氮杂卓-2-酮单盐酸盐  2,2'-二甲氧基-1,1'-联萘  (S)-(-)-2,2'-二甲氧基-1,1'-联萘  (R)-(+)-2,2'-二甲氧基-1,1'-联萘  6,6'-二甲氧基-2,2'-联萘  4,4'-二甲氧基联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