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atabase of Chemic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丁嗪替夫定
[CAS# 95810-54-1]

供应商目录
CAS: 95810-54-1
产品: 丁嗪替夫定
暂时没有厂家供应
基本信息
产品分类 医药中间体 >> 杂环化合物中间体 >> 嘧啶类化合物 >> 胺类
英文名 Butonitazene
别名 2-[2-[(4-butoxyphenyl)methyl]-5-nitrobenzimidazol-1-yl]-N,N-diethylethanamine
产品名称 丁嗪替夫定
分子结构 CAS 登录号:95810-54-1, 丁嗪替夫定
分子式 C24H32N4O3
分子量 424.54
CAS 登录号 95810-54-1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CCCCOC1=CC=C(C=C1)CC2=NC3=C(N2CCN(CC)CC)C=CC(=C3)[N+](=O)[O-]
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 1.2±0.1 g/cm3, 计算值*
折射率 1.582, 计算值*
沸点 598.8±45.0 ºC (760 mmHg), 计算值*
闪点 315.9±28.7 ºC, 计算值*
* 使用计算软件 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ACD/Labs).
安全数据
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up 发现和应用
化学物质布托尼嗪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合成阿片类药物,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巴塞尔化学工业公司(CIBA)作为镇痛研究的一部分首次合成。它属于2-苄基苯并咪唑衍生物,该类化合物的开发是为了寻找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以提高受体亲和力和镇痛效力。布托尼嗪的化学名称为2-[(4-丁氧基苯基)甲基]-5-硝基-1-(2-吡咯烷-1-基乙基)苯并咪唑,是几种对μ-阿片受体表现出高活性的类似物之一。尽管其镇痛效力显著,但由于其依赖性高且缺乏优于现有阿片类药物的治疗优势,其医疗用途的开发被终止。

布托尼嗪在最初合成后,基本上一直处于实验室化合物阶段,并未用于工业或临床应用。其药理学特征是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产生与依托尼秦和异托尼秦相似的强效镇痛和镇静作用。比较试验表明,布托尼秦的效力可比吗啡高出几个数量级。尽管其具有镇痛潜力,但从未在任何国家获准用于治疗,也未开发任何含有布托尼秦的药物制剂。

近年来,由于苯并咪唑类阿片类药物在毒理学中的应用,人们对其重新产生了兴趣。多项毒理学研究报告了在生物样品中检测到布托尼秦的分析结果。法医实验室在与过量服用致死和非法药物缴获相关的样本中发现了布托尼秦。在这些案例中,该化合物要么以纯物质的形式存在,要么与其他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类似物)混合存在。在人体生物样本中检测到布托尼嗪,证实其在体内具有活性,并可导致阿片类药物中毒。其药理学表现包括呼吸抑制、镇静和瞳孔缩小,这些症状可通过纳洛酮治疗逆转。

布托尼嗪代谢的实验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中发生广泛的生物转化。酶促分析显示其固有清除率较高,表明其代谢迅速。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例如CYP2D6、CYP2B6和CYP2C8)参与了布托尼嗪的氧化代谢,从而产生多种羟基化和去烷基化代谢物。这些代谢途径与其他尼嗪类似物的代谢途径一致,表明尽管母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受体亲和力,但其生物半衰期可能相对较短。

由于布托尼嗪效力强且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之间的差距较小,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之外使用时会构成重大健康风险。监管机构已评估现有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数据,并将布托尼嗪列为第一类管制物质,表明其无医疗用途,且极有可能被滥用。将其列入第一类管制物质,与在非法药物供应中检测到的其他苯并咪唑类阿片类药物的情况一致。

尽管合法的布托尼嗪最初是在药物研究框架内开发的,但它在现代非法市场中的重新发现,凸显了合成阿片类药物对公众健康的持续挑战。目前,该化合物主要受到法医和分析科学家的关注,他们研究其代谢、毒性以及在毒品缉获中的发生情况。研究仍在继续改进其鉴定分析方法,包括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执法环境。除了法医应用之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布托尼嗪有任何工业或治疗用途。
市场分析报告
请浏览丁嗪替夫定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相关产品
5-(3-丁烯-1-基)-2-噻吩羧酸乙酯  2-丁烯基三丁基锡烷  3-丁烯基三甲基硅烷  布替利嗪  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  2-丁基咪唑  布替布芬  漆黄素  布康唑  硝酸布康唑  酒石酸布托诺啡  2-丁氧基乙酸  4-丁氧基苯胺  2-丁氧基苯胺  4-丁氧基苯甲醛  丁氧基苯  4-丁氧基-1,3-苯二甲腈  4-丁氧基苯-1-磺酰氯  4-丁氧基苯基甲醇  4-丁氧基-1,1'-联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