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atabase of Chemic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3-(4-羟基-1-氧代异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CAS# 1061604-41-8]

置顶活跃供应商
上海石洋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 询价快递  
+86 13651600618
+86 (21) 5679-5779
sales7777@worldyachem.com
QQ 交谈
微信交流: 13651600618
WhatsApp: +86 13651600618
化学品生产商 (2012年起)
chemBlink 优势供应商 (2023年起)
基本信息
产品分类 医药中间体 >> 杂环化合物中间体
英文名 3-(4-Hydroxy-1-oxoisoindolin-2-yl)piperidine-2,6-dione
别名 3-(7-hydroxy-3-oxo-1H-isoindol-2-yl)piperidine-2,6-dione
产品名称 3-(4-羟基-1-氧代异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分子结构 CAS 登录号:1061604-41-8, 3-(4-羟基-1-氧代异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分子式 C13H12N2O4
分子量 260.25
CAS 登录号 1061604-41-8
EC 号码 896-921-8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C1CC(=O)NC(=O)C1N2CC3=C(C2=O)C=CC=C3O
安全数据
危险品标志 symbol   GHS07 Warning    说明
危害标签 H302-H315-H319-H335    说明
防护标签 P261-P264-P270-P271-P280-P301+P312-P302+P352-P304+P340-P305+P351+P338-P330-P332+P313-P337+P313-P362-P403+P233-P405-P501    说明
危害分类
up    说明
危害分类类别码危害标签
急性毒性Acute Tox.4H302
眼刺激Eye Irrit.2AH319
皮肤刺激Skin Irrit.2H315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STOT SE3H335
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up 发现和应用
3-(4-羟基-1-氧代异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通常缩写为羟基沙利度胺,是沙利度胺的衍生物。该化合物在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力,它结合了哌啶-2,6-二酮和羟基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的结构元素,成为药物化学中很有前途的分子。

羟基沙利度胺的发现源于对沙利度胺的改造,沙利度胺是一种曾经引起争议的药物,具有致畸作用,但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旨在创建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和增强的生物活性的类似物。进一步的探索发现的羟基沙利度胺具有与羟基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相连的哌啶-2,6-二酮核心,这种结构保留了沙利度胺的药理学效益,同时减少了副作用。

羟基沙利度胺是通过沙利度胺或其中间体改性的有机反应合成的。异吲哚啉酮环 4 位上的羟基引入了一个关键的功能基团,影响了化合物的反应性和与生物靶标的相互作用。这种修饰增强了它的溶解度,并增强了它与某些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扩大了应用范围。

研究羟基沙利度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发现,与沙利度胺一样,它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产生,TNF-α 是一种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这使得它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减少炎症,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克罗恩病等疾病方面很有价值。

该化合物还因其抗癌潜力而被深入研究。羟基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已显示出抑制某些癌细胞生长的功效。它们干扰血管生成(新血管的形成),这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通过阻止对肿瘤的血液供应,这些化合物可以限制癌症进展,使它们成为肿瘤学有希望的候选药物。

在血液病方面,羟基沙利度胺已显示出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它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并抑制血管生成,使它能有效治疗这种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增殖的癌症。

新兴研究表明,羟基沙利度胺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正在探索它通过保护神经元免受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

羟基沙利度胺是开发更安全的沙利度胺类似物的模型。通过了解其相互作用,科学家可以设计出致畸性低的新化合物,同时保留或增强治疗效果。这种方法旨在克服沙利度胺历史上的缺点并安全地利用其治疗潜力。
市场分析报告
请浏览3-(4-羟基-1-氧代异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相关产品
4-[(1-羟基-2-氧代环戊基)甲基]-alpha-甲基苯乙酸  15-羟基-7-氧代去氢松香酸  (2S,5R)-6-羟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甲酰胺  4-[[[(1R,2S,5R)-6-羟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基]羰基]氨基]-1-哌啶羧酸叔丁酯  1-羟基-3-氧代-1,3-二氢-1,2-苯并碘氧杂环戊烯  3-(5-羟基-1-氧代-2,3-二氢-1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  3-(6-羟基-1-氧代-2,3-二氢-1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  17-羟基-3-氧代雌甾-5(10),9(11)-二烯-17beta-甲腈环乙缩醛  3-羟基-2-(2-氧代乙基)苯甲酸甲酯  6alpha-羟基-7-氧代弥罗松酚  (4alpha)-13-羟基-15-氧代贝壳杉-9(11),16-二烯-18-酸  (4alpha,11beta)-11-羟基-15-氧代贝壳杉-16-烯-18-酸  20-Hydroxy-3-oxo-28-lupanoic acid  (3beta)-3-羟基-21-氧代羽扇-18-烯-28-酸  2-[(2R)-2-羟基-3-[[4-(3-氧代-4-吗啉基)苯基]氨基]丙基]-1H-异吲哚-1,3(2H)-二酮  (17alpha)-17-羟基-3-氧代-19-去甲孕甾-5(10),9(11)-二烯-21-腈  (6E,8Z)-18-羟基-5-氧代-6,8-十八碳二烯酸  28-羟基-3-氧代齐墩果-12-烯-29-酸  22-羟基-3-氧代齐墩果-12-烯-29-酸  (3beta)-3-羟基-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