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原料药 >> 血液系统用药 >> 抗凝血药及抗血小板药 |
---|---|
英文名 | Prasugrel |
别名 | 2-[2-(Acetyloxy)-6,7-dihydrothieno[3,2-c]pyridin-5(4H)-yl]-1-cyclopropyl-2-(2-fluorophenyl)ethanone |
产品名称 | 普拉格雷; 2-[2-(乙酰氧基)-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1-环丙基-2-(2-氟苯基)乙酮 |
分子结构 | ![]() |
分子式 | C20H20FNO3S |
分子量 | 373.44 |
CAS 登录号 | 150322-43-3 |
EC 号码 | 801-962-1 |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
CC(=O)OC1=CC2=C(S1)CCN(C2)C(C3=CC=CC=C3F)C(=O)C4CC4 |
溶解度 | dmso: > 10 mm (实验值) |
---|---|
密度 | 1.347 g/mL |
危险品标志 |
| ||||||||||||||||||||||||
---|---|---|---|---|---|---|---|---|---|---|---|---|---|---|---|---|---|---|---|---|---|---|---|---|---|
危害标签 | H302-H370-H373-H411 说明 | ||||||||||||||||||||||||
防护标签 | P260-P264-P270-P273-P301+P317-P308+P316-P319-P321-P330-P391-P405-P501 说明 | ||||||||||||||||||||||||
危害分类 | |||||||||||||||||||||||||
| |||||||||||||||||||||||||
SDS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 ||||||||||||||||||||||||
普拉格雷是第三代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前体药物,需要代谢活化才能发挥治疗作用。该药物的研发旨在克服早期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例如氯吡格雷)的局限性,包括患者反应的差异性和起效延迟。普拉格雷含有一个二氢噻吩并[3,2-c]吡啶核心和一个位于5位的手性中心,这对其药理活性至关重要。 普拉格雷的发现源于旨在改善血栓事件风险患者(尤其是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作用的药物化学项目。其设计重点在于生成更高效的代谢活化途径,同时保持对血小板P2Y12受体的选择性。与氯吡格雷不同,普拉格雷在酯酶作用下水解为中间体硫代内酯,随后被细胞色素P450酶快速氧化为活性代谢物。这种双步骤激活减少了个体间差异,并使其抗血小板效应更可预测。 普拉格雷选择性且不可逆地与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结合,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该作用可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栓形成,并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研究表明,与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具有更快、更稳定、更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使其成为某些高危患者群体的首选。 普拉格雷的合成包括噻吩并吡啶核心的制备,然后通过选择性酯化和侧链功能化引入手性中心。活性代谢物含有与P2Y12受体共价结合所必需的硫醇基团。口服给药的前药形式可确保在体内酶促转化之前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除了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外,普拉格雷还为血小板抑制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做出了贡献。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的比较研究强调了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影响。普拉格雷更高效的活化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这种基因变异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可靠的治疗方案。 普拉格雷的临床应用显著影响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强调其对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具有快速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其药理特性与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相结合,改善了介入心脏病学的疗效,并为预防不良血栓事件提供了宝贵的工具。 除了治疗应用外,普拉格雷还是药物研发的典型化合物,展现了前体药物策略、立体化学控制和选择性受体靶向作用在优化药效动力学方面的价值。受普拉格雷所确立的药理学原理启发,下一代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仍在继续,旨在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医学的疗效和安全性。 |
市场分析报告 |
请浏览普拉格雷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