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原料药 >> 循环系统用药 |
---|---|
英文名 | Prasugrel hydrochloride |
别名 | 2-[2-(Acetyloxy)-6,7-dihydrothieno[3,2-c]pyridin-5(4H)-yl]-1-cyclopropyl-2-(2-fluorophenyl)ethanone hydrochloride |
产品名称 | 普拉格雷盐酸盐; 2-[2-(乙酰氧基)-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1-环丙基-2-(2-氟苯基)乙酮盐酸盐 |
分子结构 | ![]() |
分子式 | C20H20FNO3S.HCl |
分子量 | 409.90 |
CAS 登录号 | 389574-19-0 |
EC 号码 | 627-126-4 |
分子行输入简码 SMILES |
CC(=O)OC1=CC2=C(S1)CCN(C2)C(C3=CC=CC=C3F)C(=O)C4CC4.Cl |
溶解度 | 水:>30 mg/mL, dmso: >25 mg/mL (实验值) |
---|---|
危险品标志 |
| ||||||||||||||||||||||||||||
---|---|---|---|---|---|---|---|---|---|---|---|---|---|---|---|---|---|---|---|---|---|---|---|---|---|---|---|---|---|
危害标签 | H302-H319-H372-H373-H411 说明 | ||||||||||||||||||||||||||||
防护标签 | P260-P264-P264+P265-P270-P273-P280-P301+P317-P305+P351+P338-P319-P330-P337+P317-P391-P501 说明 | ||||||||||||||||||||||||||||
危害分类 | |||||||||||||||||||||||||||||
| |||||||||||||||||||||||||||||
SDS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文本 | ||||||||||||||||||||||||||||
盐酸普拉格雷是第三代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栓性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和中风。从结构上讲,它是一种前体药物,可在肝脏中快速生物转化为其活性代谢物,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这种受体拮抗作用可阻止二磷酸腺苷 (ADP) 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 与氯吡格雷等早期噻吩并吡啶类药物相比,盐酸普拉格雷的研发源于对更稳定、更有效的血小板抑制的需求。氯吡格雷通过CYP450依赖的两步途径代谢,且个体间活性存在差异,而普拉格雷则通过酯酶快速水解,随后进行CYP介导的单步氧化。这种药代动力学特性使其活性代谢物的生成更快、更可预测,从而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实现更一致的血小板抑制效果。 普拉格雷盐酸盐的化学结构由环丙基羰基取代的噻吩并吡啶核心和乙酰氧基酯部分组成。盐酸盐形式增强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有利于口服制剂。临床制剂为口服给药,吸收后在肝脏内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普拉格雷与P2Y12受体的不可逆结合确保了其在受影响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约7-10天)内持续抑制血小板。 除了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外,普拉格雷盐酸盐也已成为研究其相对于氯吡格雷的药物基因组学优势的研究对象。CYP2C19基因多态性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活性,但对普拉格雷疗效的影响较小,使其成为CYP2C19活性降低或缺失患者的合适选择。其可预测的药效动力学使其能够进行标准化给药,无需常规血小板功能监测,但仍需考虑患者个体因素,例如体重、年龄和出血风险。 普拉格雷盐酸盐的合成包括手性噻吩并吡啶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形成,然后进行酯化并形成盐酸盐。立体化学的控制至关重要,因为活性代谢物需要特定的立体构型才能与P2Y12受体最佳结合。该化合物的盐酸盐制剂既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也提高了口服给药时的生物利用度。 盐酸普拉格雷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尤其适用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的患者。其持续强效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已被证实,与老款噻吩并吡啶类药物相比,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需要谨慎选择患者。该化合物也用于研究血小板功能、血栓形成机制以及新型抗血小板疗法的开发。 总体而言,盐酸普拉格雷代表了抗血小板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它将噻吩并吡啶类药物骨架与优化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相结合。它作为强效不可逆P2Y12受体抑制剂的前体药物,其作用巩固了其临床疗效,并使其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关键药物。 |
市场分析报告 |
请浏览普拉格雷盐酸盐市场分析报告总目录 |